6月18日,港股迎来年内最大规模公开发售:京东集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号“9618”。
68对于京东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1998年6月18日,25岁的刘某带着1.2万元的启动资金在北京中关村租了一个卖磁光产品的柜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2004年,京东于6月18日首次推出店庆促销活动。如今,618和双11已成为中国最火热的促销季。
2022年,京东迎来第17个“618”,第二次敲响钟声,成为继阿里巴巴、网易之后,第三家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同日,京东集团以239港元开盘,较226港元的发行价上涨5.75%,总市值约7400亿港元(950亿美元)。
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致辞中提到:“京东集团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香港,不仅是因为我们想与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更是因为我们有充分的对中国和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北京举行的“云宫”盛典上,京东集团战略执行委员会(SEC)成员首次集体亮相。他们是京东集团的核心管理层。
今天京东。 COM的业务涵盖零售、数字技术、物流、技术服务、健康、保险、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定位从零售平台到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公司。
展望未来,一位电商行业分析师告诉本报(京东未来的增量空间包括继续深耕低线市场、提升用户规模、继续拓展品类、通过C2M反向定制进行微调)。此外,健康、保险、工业品等大型Vertical业务板块也在快速进入。同时,控股公司达达集团赴美上市后,预计京东将继续推动京东物流、京东健康等部分业务自主上市。
融资逾297亿港元袁,投资于供应链和物流等技术创新。
本次上市,京东共发行1.33亿股,发行价为226港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97.71亿港元。若超额配股权获悉数行使,额外募集资金净额约为45.08亿港元。
在港发行时,京东获超额认购约178.9倍,反映港股投资者对新经济股的热情。
为什么二次上市?这并不是因为京东缺钱。 2022年底,京东。 COM的自由现金流增至195亿元。京东。 COM在香港第二上市更接近京东。 COM本地市场可以分散自身投资者,增加亚洲投资者,尤其是中国投资者的比例。
京东表示,计划将全球分销的净收入用于以下领域:
一是基于供应链的关键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二是投资智能定价和库存管理系统、智能客服解决方案、全渠道智慧零售平台等一系列关键运营系统,进一步提升零售技术和客户参与度。
三是投资物流科技,为客户提供可靠的服务,建立内部系统,如仓储自动化系统、优先路线规划系统、智能硬件等,实现物流数字化。
四是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的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等研发人才。
这与2014年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时的思路不同。当时,京东赴美上市,募集的数十亿美元并没有投资于交通,而是物流建设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底,京东已在中国7大城市设立区域会议中心,在89个城市运营700多个仓库,拥有中国电商中全国规模最大的物流基础设施。
绝地武士。 COM的物流投资进入收获期。赴港上市后,京东将全力以赴注入科技创新。
回顾2014-2022:市值翻了三倍,我们度过了“至暗时刻”
六年前,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发行价为19美元。按照首日表现,市值约为300亿美元。现在京东的市值已经超过900亿美元。
与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拼多多相比,虽然在社交零售向线上转移的浪潮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路径不同,京东。 COM的模式由“重”到“轻”。
长城证券研报认为,从自营模式来看,京东在从供应商采购商品后,前期将自建仓储物流体系,构建全网物流体系,配送及时给客户。配送覆盖全国99%的人口,90%以上的自营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这让京东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从技术上看,围绕供应链,京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领域发力,提升运营效率,将流程模块化,保证平台的可扩展性和效率。对供应链和物流的大量投入形成规模经济后,不断产生正反馈。
2014年起,京东。 COM的总交易额和净收入均大幅增长:GMV从2014年的2602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逾2万亿元,净收入将从2014年的115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769亿元。活跃用户从 2014 年的 9660 万增长到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3.874 亿。
2016年,京东扭亏为盈,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10亿元。 2022年,京东物流实现扭亏为盈,达到盈亏平衡点,这将进一步提升京东的利润率,使其持续经营年度净营业利润达到118.9亿元。
商业投资只是公司发展的一方面。赴美上市后,京东一度陷入迷茫期,但通过一系列结构性调整,得以重振增长,体现了组织能力的韧性。
2022年第一季度,京东。 COM营收增速首次放缓,净利润低于预期敲响了警钟。截至2022年底,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已录得3.053亿,同比略有增长,但环比数据停滞甚至下滑。彼时,京东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京东股价从2022年初的40美元跌至年底的20美元。
刘在内部信中回忆,公司在快速扩张的同时,管理和文化体系的建立和更新跟不上。大企业病、傲慢、攀爬等问题开始出现,整个企业失去了活力,侵蚀了竞争的基础。 2022年,京东迎来“至暗时刻”。内忧外患的集中爆发,将京东推上了风口浪尖,士气低落。
对此,2022年底,京东调整了组织架构,成立了战略决策委员会(SDC)、战略执行委员会(SEC)、人力资源委员会(HRC)、财务委员会(FC)和技术委员会(时间) .按照战略、组织、机制、人才、文化、业务六大主线,历时一年多。
在人才方面,京东淘汰了10%以上不符合要求的高管;逐步重组公司新的文化定位、新使命、新价值观;
2022年,京东重回增长轨道,二季度净收入1503亿元,创单季度新高,净利润36亿美元,大幅增幅居前500乘以去年同期的10,000美元。刘说,过去几年,很多商家都在不断地制定收支平衡甚至盈利的计划。比如京东物流订单量大,业绩费用率稳步下降。
2022年起,京东将在京西推出社交电商产品,聚焦低端市场,进一步打通京东物流,战略投资国美,与快车合作,拥抱直播新业态,并以开放的态度带货。
股价表现方面,京东自2022年初的20美元底部反弹,近期创出62.42美元的新高。
2022年多年后:技术导向、国际化、低端市场
两地上市后,京东需要回答资本市场的问题:京东的成长空间有多大,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
除了继续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率,京东还希望突破零售企业的固有形象,输出技术。
今年5月,刘某发了一封内部信解释“谁是京东?COM?”刘说,到2022年,系统内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将投入179亿元,成为中国科技投入最大的企业之一。
京东。 COM的技术体现在零售和物流上,这是它长期的积累。
据京东介绍,过去几年,京东积极运用智慧供应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帮助上游制造企业了解市场,降低商品渠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削减开支。
其中,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新品和C2M反向定制产品是京东近年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京东C2M基于海量数据,通过交叉分析,精准预测消费者潜在需求,挖掘具有销售潜力的新品特性,进而推动上游供应商和品牌开发新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与传统方式相比,京东C2M产品需求调研时间缩短75%,新品需求调研时间缩短67%。产品发布周期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在物流方面,以亚洲第一为代表的智能物流仓储群,以京东物流无人技术为代表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都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京东物流2月新增业务量同比增长超100%。
投资正在逐渐得到回报。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京东。 COM的技术服务收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12.3%。 “我相信,未来五年,我们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速将远高于收入增速,成为我们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刘藻说。
刘指出,今年集团的战略定位正式更新:京东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公司”,代表京东。 COM需要放大供应链的优势,应用到产业场景当中,与合作伙伴一起降低产业成本,提升社会效率。
此外,线下市场还存在巨大缺口。光大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低线用户的线上消费习惯开始从低价商品向高价商品快速升级。可以看出,京东单季度新增用户数从2022年一季度开始逐季增长,并在2022年二季度达到2800万的高位。
基于此,京东零售集团CEO徐磊在今年年初提出,未来三年,京东零售将在下沉新兴市场打造。
京东也很注重国际化。刘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去年公司将国际业务作为未来3-5年。战略重点。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是“复制到中国”,下半场将迎来“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播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bipp.com/a/8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