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是中国第十大姓氏,尤其是在长江和淮河流域。周姓现在约占全国人口的1.9%,总人口约2520万。
周的名字
周,密野,从勇,从口。周字本义为环绕,字体如井如渠。因此,古周部落以图形“周”表示该氏族有深井取水之能,作为氏族徽记,进而成为氏族名称。后来发展为国名,最后成为姓氏。
周姓的由来
周氏始祖——后稷
周姓的起源和演变主要有两个:
一个来自古周国
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有周氏,黄帝的官员有周昌、周叔,都是周氏人。周部就是古周国,属于黄帝部族。黄帝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深挖井、开渠、引水灌田的技术得到了发展。黄帝的大臣周昌和周叔可能是最早开井引水灌溉农田的氏族首领。他们发展农业,是当时重要的部落。周氏一直活跃在山西临汾(又名太原),也就是古周国周长之地。这是中国最古老最神奇的周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至今,部分周姓仍尊崇黄帝大臣周昌为祖。
第二个来自姬姓
古今中的绝大多数周姓都把黄帝的曾曾孙后稷作为周姓始祖。周姓的历史始于后稷,后稷字启,是玉顺年间的稻农官。小米就是小米,小米是去壳的。后冀在治理农业上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鸡台山。夏朝孔嘉年间,后稷后裔在商贾的压力下北上,进入了古周之地山西临汾地区。农业得以建立,氏族得以壮大。后冀后裔恭刘入商后,率部西进陕西旬邑县西部的彬彬,再到陕西省武功县蓟山。在此期间,前周部落开始形成。商朝末年,恭刘皇后义固的祖父南迁到岐山南面的周原,建城,正式称周。后顾公复(周泰王)、姬昌(周文王)、姬发(纣王)周武王)三代东征商朝,建立了延续800年的周朝。夏商时期的1000多年间,周人一直活跃在山西,直到商朝末年才向西、南迁至陕西长安以西地区。周氏名人寥寥无几,载入史册的只有晚商太师周易。
周姓一般出现在周朝灭亡之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即今洛阳,史称东周。平亲王幼子季烈,封汝汾,今河南叶县东,至第十八代孙继庸,秦灭周,其子孙改姓周。汉代,汉武帝刘邦因周仁是周王室后裔,被封为汝汾侯。此后,周姓发展迅速。汉唐时期,形成了以汝南县为核心的十几个名州,成为周姓最大的分支。
周朝亡国之王周南移居当谷。现在河南正对着汝的西北,他的后代也都姓周。汉初一统天下的汉朝高祖周勃、周昌,西汉初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都是周南王的后裔.这是周姓诞生以来最辉煌的发展时期。
另一个周姓姬出自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东周庄王时期,周公旦后裔黑鉴在位。周庄王因政变失败被杀,其子孙为避难改姓周。此支主要聚居于山东曲阜,其后裔姓名不详,史料无记载。
外星种族的基因整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徙的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周氏等华北原住民南迁东南。中原人开始融入大量北方民族的血脉,周姓也融入了鲜卑人的基因。北魏献帝之弟蒲氏、鲜卑氏蒲屯氏、禾禄氏先后改姓为周,以河南郡名最为著名。然后是金朝的女真人以国为荣,清朝的满洲八旗就有周姓燕,后来集体改姓为周。这些异族长期与汉族生活在一起,在北周逐渐融入汉族。
周姓分布
周姓分布频率图
全国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苏、四川四川三省周姓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6.7%,其次是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其中周姓人口占总人口的38%是集中的。湖南有9.5%的周姓人口,是中国周姓人口最多的省份。长江沿岸省份与河南、山东构成了全国周姓比例较高的两个地区。近600年来,周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时期有很大不同,尤其是从东部向华中、华北的迁徙大于从北方到中国北方。南部和东部。迁移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周的血型
周某的血型分布如下:
O型占33.5%,A型占28.9%,B型占28.7%,AB型占8.9%。
姓周
周亚夫
周亚夫(公元前199年—前143年),字亚夫,西汉名将、宰相,太尉周勃次子。汉文帝时,封为江侯,任河内太守。驻守西流营,抵御匈奴的入侵。他善于统兵,受到汉文帝的赏赐。升任中尉,主管京城治安。汉景帝即位,任车将军平定七国之乱。凭功当丞相,改玺。
鲁迅
鲁迅(原名周章寿,后改名周树人,1881-1936),曾子玉山,后改育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斗士,五四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近代中国共产主义的奠基人文学方面,代表作有《呐喊》和《流浪》。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五四运动后,他对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亚文化版图上占有最大版图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名飞飞、吴浩、少山、关生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与毛泽东同志以泽东为核心的党。第一代中央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由于他始终如一的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誉为“人民的好总理”。主要著作收录于《周恩来文选》。
周恩来传统文化
魏塘县名:周姓县包括汝南、庐江、旬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等19个县。所用堂名为西柳堂。馆名“西流”源于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周亚夫是汉初著名的江侯太尉周勃之子。匈奴入侵时,周亚夫、刘黎、徐黎率部分别驻扎在西流、坝上、荆棘门。一日,文帝亲自检阅将士,先到堤坝,再到荆棘门。非有将军之令,一律不得入营,入营后不得赛马。军纪严明,秩序井然。文帝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像霸尚、荆棘门,一旦遇到敌人,难怪他们的主人不被俘虏!像周亚夫这样的将军,他带领的士兵,让敌人无缝衔接!”为此,周亚夫升任中尉,后迁太尉,直至任丞相。
周姓重要对联有五联:
君推细流;品和爱莲。
齐扬齐姓;伤害;决断曹。
雪寒梅香;
风高柳垂,将军声随碧野;子书”。 周易,广西崇左人。自幼志向远大。嘉靖年间进士。为官清明,不畏强权。《世子书》多引自《小千道的日子》。他坚定的志向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可谓是对后人的警示。每一句话都可以传授,影响更大。他主张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积极向上,心正,做事有理有据,厚德载物,才能成全人.他还认为,一个家庭的兴衰,不是上帝决定的,而是看子孙是否学习。他提出了“能伤己则利,能辱则自傲”、“时思时日不思时”等哲学思想。没时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播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bipp.com/a/8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