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新聚焦零售主业以来,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24.SZ,以下简称“苏宁易购”)不断加大与头部品牌的合作力度。
11月24日,苏宁易购与海尔智家举行年度战略对接会。双方表示,2023年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明确年度200亿元的合作目标。
除海尔外,康佳、西门子、老板电器、小天鹅等家电品牌均与苏宁易购展开战略合作。苏宁易购正试图巩固其在家电零售领域的优势,重新夺回市场地位。
在张近东的带领下,苏宁易购从南京走向全国,也从线下走向线上。然而,大规模收购之下,苏宁易购却出现了债务危机。
苏宁易购的危机能否化解,零售主业能否继续盈利,都是市场的疑问。随着苏宁易购逐渐陷入泥潭,创始人张近东也失去了对苏宁易购的控制权。
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苏宁易购能否成功脱胎换骨?
01
电商大战
32年前,27岁的张近东在南京宁海路租了一家小店面,取名“苏宁交电公司”,专营空调批发。短短三年时间,苏宁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经销商,随后转型为全国家电连锁企业。
2004年,苏宁电器(苏宁易购前身)进入A股市场,与国美成为家电连锁的两大巨头,同时也开启了“有国美,就有苏宁”的竞争。从店铺选址到产品价格,两者都不甘示弱。直到2008年,黄光裕才被查处。
国美进入“空窗期”,苏宁易购成为线下零售之王。自己的电商平台。 2010年,苏宁易购上线。
张近东在电商领域势在必得。 2011年,张近东提出要“重建苏宁”,要用10年时间打造一个万亿规模的苏宁相当于店面。为此,他定下了一个目标。预计到2020年,苏宁总营业额将达到6800亿元,其中3000亿元来自苏宁易购。
但一年后,京东发起价格战,规模迅速扩大,电商平台与传统家电零售巨头陷入混战。直到发改委的介入,价格战才告一段落。
也是烧钱,但电商平台和传统家电零售的结果不一样。京东打造了低价形象,获得了知名度,而苏宁易购仍然有很强的家电和线下标签。更重要的是,以3C家电起家的京东与苏宁易购在产品品类上存在高度重合,京东也成为苏宁最大的竞争对手。
价格战结束后,张近东决心将苏宁易购全面互联网化。
2013年,张近东将上市标的更名为苏宁云商(2018年更名为苏宁电器),公司新定位为“门店+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业模式”,成为一家全品类电子商务平台。同时,苏宁易购启动线上线下融合战略,实行线上线下渠道统一定价。
张近东希望从主营零售业务做起,通过线上渠道不断拓展苏宁易购的业务版图。
在电商大战中,流量是稀缺资源。刚刚经历过价格战的张近东,试图绕过这种方式,为苏宁易购寻找新的流量入口。他选择了更“烧钱”的方式,苏宁易购大举收购视频网站、手机、团购网站、电商平台等互联网领域。
2013年,苏宁易购投资PPTV,拟进军视频行业。苏宁易购希望通过PPTV丰富数字内容产品经营,开启全新的互动购物体验,提升数据精准营销能力。次年,苏宁易购收购满座网80%的股份,希望通过满座网的流量入口,强化本地生活服务业务。
通过收购,张近东想把苏宁易购打造成全品类、全渠道的产品销售平台。有统计,只有22016年至2020年,苏宁易购总投资高达740.84亿元。母婴电商红孩子、网络广告公司好业(中国)、天天快运、家乐福等公司均被苏宁易购收购;苏宁易购还先后投资了努比亚移动、万达商业、字节跳动等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苏宁易购与阿里结盟,次年成立合资公司“猫宁电商”,实现大数据、云计算、物流资源更大程度的共享.
背靠阿里的苏宁易购一度成为传统零售商转型的样本。
02
危机爆发
收购成功,收购失败,苏宁易购的危机将在2021年全面爆发。
2021年,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1389.04亿元,同比下降44.94%。其中,苏宁易购坏账计提的应收账款、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和联营企业投资损失将影响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减少279.48亿元。
因2019年至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为负数,且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给予公司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 ST乐购”。
要想摆脱亏损困境,重拾市场信心,苏宁易购必须回归零售主业。 2020年12月,张近东明确提出保护零售主业,只要不在零售赛道,在产品和用户之外,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掉,该砍的砍掉。转身。
聚焦、提升效率,成为苏宁易购的自救之路。
但在张近东带领苏宁易购重回正轨之前,苏宁易购的掌舵人发生了变化。 2021年7月,苏宁易购公告称,由江苏省、南京市国资牵头的总规模88.3亿元的鑫鑫零售基金二期收购公司16.96%的股权,协议将于转入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不再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随后,张近东辞去董事长职务,被任命为名誉董事长,黄明端接任董事长。
2022年初,苏宁易购的定位明确为“为用户提供家庭场景解决方案的零售服务商”。大增量业务。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动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转型升级;推出聚焦一二线城市的“苏宁易家”门店。另一方面,推出前端家装、全屋定制产品,提供家电、家装一体化解决方案。
线上渠道,以家电3C业务为主,在苏宁易购主站和天猫旗舰店双平台运营,同时利用线下门店与美团合作开展同城本地业务。
在三大增量业务中,零售云被视为苏宁易购的重点业务。
2017年,苏宁易购首次在三四线城市布局零售云店,为线下渠道打开增量市场。零售云店形式为县城市场专营店,主打家电3C品类。苏宁负责供应、物流、售后等能力的输出。加盟商缴纳苏宁加盟费、品牌及技术服务费等。截至2022年9月30日,苏宁易购零售云店数量达到9796家。
在苏宁易购的布局中,零售云店既是苏宁易购线下零售终端规模的增长点,也是业务边界的打通点。零售云已经从最初的家电扩展到家居、快修等赛道,今年试点的“社区销售服务店”。零售云完成了从家电零售到一站式服务的转型,也成为了苏宁。 “商”战略的重要支点。
聚焦家电主业后,苏宁易购的业绩有所好转。今年前三季度,苏宁易购营收555.38亿元,同比下降51.95%;净亏损45.45亿元,同比减少3。9.94%;扣非净亏损52.2亿元,同比下降43.36%。
亏损收窄,苏宁易购在黄明端的带领下艰难上坡。
03
财政困难
如今,苏宁易购重新聚焦家电核心业务,打造一站式服务,但苏宁易购面对的已经是存量市场。
家电行业受房地产市场影响,购买力增长乏力。同时,随着基本家电的普及,单靠促销已经无法带动销售。
根据《2021中国家电市场报告》,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规模为8811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下沉市场占家电零售额的比重达到31.5%,市场规模达到2775亿元,同比增长8.9%,远高于整体市场。
虽然苏宁易购的自救路径已经确定,门店升级改造、市场拓展、线上线下优势融合、提供一站式服务……但苏宁易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资金问题。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苏宁易购短期借款303.7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25.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2.85%,但账面货币资金仅193.36亿元。
而且,近两年来,苏宁易购多次被曝拖欠供应商款项,资金压力成为苏宁易购无法逾越的一道坎。事实上,为了缓解资金危机,苏宁易购从2020年开始就开始分拆业务,大量增资,引入外援筹集资金。
2020年12月,苏宁易购以云网万店为主体整合重组互联网平台业务,引入深创投等多家战略投资者,共融资60亿元。 2021年6月,江苏新零售基金斥资32亿元入股苏宁易购5.59%股权。 1个月后,鑫鑫零售基金二期以88.27亿元收购苏宁易购1号。6.96%的股权。
两年期间,苏宁易购还将从2016年大幅增加的资金中抽取约42亿元,用于偿还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债券。
缺钱的背后,其实是苏宁易购零售主业无法维持盈利。 2014年至2021年,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后持续亏损,8年累计亏损615亿元。
零售主业发展乏力的背后,是苏宁易购大规模收购的资产与原有业务没有很好的衔接。同时,线下门店、物流建设等重资产的建设也让苏宁望而却步。零售业。在线布局的满座网、PPTV、天天快报继续亏损。通过苏宁系统内部股权转让,这些亏损资产让苏宁易购保持了可观的净利润。家乐福在线下零售端的表现不如预期,频繁关店。
今年以来,苏宁易购优化门店,剥离亏损业务,节省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实现了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因素的EBITDA(税项、折旧及摊销) .销售前利润)为正,公司整体亏损收窄。
苏宁易购的资金压力难以解决,零售主业的造血能力恢复尚需时日。苏宁易购何时才能走出亏损困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播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bipp.com/a/8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