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杯是茶友专门用来品茶的杯子。也有人称其为单杯、个别杯、主杯。
俗话说“器物越精美,越茶越出彩”。
所以很多茶友都喜欢收藏各种材质、颜色、形状各异的茶杯,以便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茶杯。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茶杯的经典造型?看看你收藏了多少?
直杯
直杯是一种很常见的杯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直杯底平,杯身呈圆柱形。杯子的造型简洁、直接、硬朗。
直杯适合饮用绿茶、黄茶等汤色较淡的茶类。建议搭配浅色竹茶垫使用。
竹杯
竹杯是一款模仿竹子形状的经典杯子。
苏轼说:“食无肉不如食无竹,无肉则人瘦,无竹则人俗”。
竹杯造型温润如玉,透彻如雪。体现了使用者意气风发、廉洁奉公、不与世俗为伍的品格。
竹制杯的颜色多为墨绿色,适合饮用绿茶,宜搭配浅色茶座。
手压杯
手压杯创制于永乐年间,是宫廷专用的一种杯子。
经过景德镇御窑厂不断改进,明永乐青花手压杯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的。
压杯口平而向外,腹壁近乎垂直,自下腹壁向内收,环绕足部。拿在手上,杯口斜口刚好贴合虎口,杯身重心下移,安全稳妥,故名“压手杯”。
由于手压杯的开口较宽,喝起来更“顺滑”,握起来也很舒服,适合手比较大的人。
葵口杯子
葵口杯在唐宋时期十分流行,因杯口形似向日葵而得名。
葵口杯分为四种葵花、五种葵花和六种葵花,分别代表唐、五、宋。这种杯型特别适合女性,很好地展现了女性的婉约柔美。
葵口杯的每一个边缘都从杯底一直延伸到杯口,使整个杯口呈花瓣状,十分精致。
葵杯的杯型非常适合女性使用,更能展现女性的婉约柔美。建议搭配有植物装饰的茶几使用。
竹帽杯
竹帽杯也是一种非常流行和经典的杯形。
斗笠杯圈小,杯口敞口,线条简洁有力,极简的“寒风”扑面而来,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作为一款经典的杯型,斗笠杯的造型适合各种人群,与各种茶座完美兼容。
马蹄杯
马蹄杯因倒置如马蹄而得名,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明代马蹄杯有洒青、回青、孔雀蓝、白釉等品种,清代多为斗彩。
马蹄杯的造型各不相同,有高有矮,有圈足的有底部无圈足的。
用马蹄杯喝茶,茶汤倒出茶色。品一口茶,会有“踏花归马蹄香”的意象感受;还有“夜待踏马蹄清月”的豪放;
圆融杯
圆融杯整体造型较矮,杯口微内收,杯身微外鼓,宛如一尊微笑的弥勒佛。
圆融杯的杯形,能使茶杯更能聚香聚味,更蕴含着“大肚能容天下难容”的豁达与境界。
圆融杯口虽缩造型可能会给喝起来带来些许麻烦,但“大肚”设计也能为茶几增添可爱和谐感。
铃杯
钟杯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因形似倒置的钟而得名。
钟杯形似钟杯,形似倒置的钟,但腹部不如钟杯圆。
钟杯的形状更适合喝香气高的茶,也可以用来闻香。
高脚杯
高脚杯也叫马杯。上为碗形,下为高柄。它类似于高脚杯或贡盘。它外形美观,实用方便。餐具。
著名陶瓷专家张普生先生说:“高足杯始于元代,适合蒙古族善骑饮的习俗。又名靶杯,它可以用来放水果。”
由于造型独特,高脚杯更适合单独饮用。如果需要布置茶几,注意不要打翻茶杯。
罗汉杯
正所谓“禅茶之味”,禅与茶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罗汉杯则是禅与茶的巧妙结合。
罗汉杯形似寺院铜碗,腹圆厚,杯口微内收,整体给人以厚重之感。
除了以上几种杯型,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杯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播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bipp.com/a/8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