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聂海生穿着安踏鞋进行“太空行走”。 (资料图)
安踏为中国短道速滑队设计的专业比赛服进行了风洞测试。 (资料图)
厦门首届运动时尚展,参观者体验厦门港宇实业有限公司运动健身器材。石晨静 摄
11月27日,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厦门马拉松开赛。安踏、特步、匹克三大福建品牌从众多跑鞋品牌中脱颖而出,陪伴跑者登上男女三强领奖台。
这是厦马首次在领奖台上实现跑鞋“国产化”。背后是福建品牌“追我赶”,凭借产品实力和研发实力,打破国际品牌垄断,摘下跑者对国产跑鞋的有色眼镜。
用完的黑科技
根据2022年厦门马拉松跑鞋大数据,特步以35.7%的数据稳居跑鞋品牌整体榜首。
特步的认可,不仅是因为国人对国产品牌的支持,更是因为高性能跑鞋对跑者的天然吸引力。
在今年7月结束的尤金田径世锦赛上,马拉松选手Nazret Verdu也穿着特步160X2.0打破了个人最好成绩。
跑鞋作为跑步的核心运动装备,其特殊性决定了使用者对其性能的强烈需求。
2015年,特步斥巨资成立X-lab运动科学实验室,汇集来自六个国家的专业设备,从姿势、力量、触底时间等各种跑步数据中抽取跑步运动的共性。 ,作为对跑鞋科技研发的有力支撑。
难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引力波之父”巴里什说:“中国特步让我大开眼界,无论是技术的领先,还是实验的严谨,都能与世界比肩世界。”
除了特步,福建跑鞋也在跑出福建,甚至跑向宇宙。
比如安踏氢能3.0跑鞋,作为全球“最轻”” 慢跑鞋也被宇航员“带上了天空”,科技感瞬间满满。
匹克的“正机”3.0GT版,通过应用超临界发泡技术制造机机技术,成功将重量控制在250克——这还不到半瓶可乐。
作为一项贯穿人类文明史的运动,跑步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一类别体育项目的局限,成为一种展示精神意义的体育符号。
而福建运动品牌通过对跑鞋技术的深入研究,为这个运动符号贴上了“福建智造”的标签。
获得金牌的黑科技
在服务大众的同时,福建运动品牌也在不断突破和取代国外品牌在顶级运动领域的技术垄断,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喜欢运动的人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不怕耐克、阿迪达斯,就怕背着国旗的安踏。”这就是安踏通过科技创新帮助中国运动员夺金夺银的故事。这就是中国的“神秘武器”。举重鞋助力8名中国举重运动员夺得7金1银,中国力量横扫东京。
“吨位”举重鞋鞋底采用A-Wearable专利超耐磨橡胶新材料;足弓位置,采用安踏A-FORM技术,这是一种源自人体足弓结构的支撑稳定技术,可减少约30%的冲击力;鞋面有绑带设计,这个叫做TALOON hugging system,两个魔术贴牢牢锁住脚背。
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安踏拿出了更多的“秘密武器”。
为了优化升级滑冰服的减阻性能,安踏在研究中引入空气动力学风洞试验,调整人体分界线的形状和最佳位置。
同时,服装表面采用异形结构,快速导流,与普通滑冰服相比,减阻可提高5%~10%,中等在速滑比赛中,国家队以0.016秒的优势获得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金牌。
在钢架雪车比赛中,安踏创新突破布局12项发明专利。最终,钢架雪地车运动员在起跑和前进阶段的速度最高提高了0.054秒,平均提高了0.023秒。
如今,安踏拥有1400多项专利,成为拥有专利最多的中国运动品牌。
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专业运动员在各个比赛周期中竞技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使用的黑科技
说完戴了,再来看看用过的吧。
2009年起,厦门成为中国最大的体育器材制造和出口基地。 2015年,厦门体育健身器材出口基地被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授予“国家健身器材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 2018年起,被商务部授予“国家体育健身器材产业升级示范基地”称号。
厦门拥有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如钢羽、康乐佳、朗美、群欣、迈动等大型健身器材生产企业。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健身器材生产和出口基地。据统计,全球每10台跑步机就有6台是“厦门造”。
来自泉州的舒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也是健身器材行业的佼佼者。
今年冬奥会,舒华体育将健身器材搬到了冬奥村的健身中心。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冬奥村健身中心配备舒华体育的跑步机、椭圆机、健身车、动感单车、力量训练器等近千台健身器材。
这也意味着舒华的运动健身器材将接受来自世界各地顶尖运动员的严格检验,这也是对中国制造的一次考验。
从制造到创造再到智能制造,从传统加工制造发展而来的福建体育用品制造业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品质升级,技术升级、制造升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如今,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体育产业大省,福建体育品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体育制造业注入了更多新活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播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bipp.com/a/7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