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北京著名的什刹海胡同。这个区域是老北京人最熟悉的区域。它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四合院,以及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这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给大家分享一下什刹海旅游的趣味线路。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西海三水(又称积水滩)及周边邻接地区,俗称后三海。又名“什刹海”,因周围有十座庙宇而得名。自清代以来,这里就是著名的娱乐消暑场所,是燕京名胜之一。
以下是相对远离人潮的深度徒步路线。从地安门西街出发,经过棉花胡同、护国寺大街、三不老胡同、正觉胡同,过德胜桥到西海,到西海南岩、新街口东街、德胜门西街看看。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寺庙、纪念馆,还有更多的名宅。
地安门西街
地安门西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西四北大街。明清时为皇城北墙外侧,故当时又称皇城北街。清光绪《舜天府志》称他为地安门外西城根。地安门西端明代为太平仓,清代为庄王府。
地安门西街两侧,除了北海公园和什刹海,还有几个值得驻足的地方:
显良寺
位于地安门西街103号侧门,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原为专门供奉王公大臣和有功之人的祠堂为了祖国。雍正帝所建祠内有一碑。显良寺第一人是太子易允祥,其他还有范文成、于成龙、涂海、赖大、李炜等,一直到宣统朝的张之洞、戴弘慈,还有王、王、和其他。包括公众在内共99人。
净永寺
从显良寺向西走,离北海宾馆现在的位置不远。景永寺始建于乾隆三年(1768年),以纪念睿建。作为云贵总督,明睿于乾隆二年率部进入缅甸作战。他战功赫赫。后因援军延误,全军溃败,自刎,为国捐躯。
乾隆为了嘉奖明睿,在原嘉兴寺东侧(即北海饭店所在地)建了净雍祠。以表敬意。后于1930年代又作为昭忠祠供奉东北抗战阵亡将士。
景庸祠西侧为153号,相传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之弟所拥有。
棉花胡同
棉花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北起洛儿胡同,南至护国寺大街。明代《京师武城方厢胡同集》和《万书杂记》中记载为“面面胡同”。为了区别,南锣鼓的面面胡同被称为东淮安胡同。
明末女将秦良玉率领白臂将士,北上秦王,面面胡同、川营等都是当年驻兵之地。
1913年至1915年云南军政府总督蔡锷住在面面胡同66号。前院和后院以廊墙隔开。后院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房三间。整体布局不符合老北京四合院的规定,用工、用料也很单薄。
此外,巷内还有老店旧址,老店“香油坊”、“龙居庸”、“南江源”的匾额尚存。
正觉胡同
面面胡同就在正觉胡同的东边。因这里有正觉寺,故名正觉胡同。
现巷中9号为正觉寺旧址。虽已荒废,但大殿的轮廓还保留着,依稀还能看到昔日的气息。民国时期,寺内开办私立小学,家住不远处小阳胡同的老舍也曾在此求学。
胡同东端的三号院也是保存完好的院落。有马洞;此外,西边的23号院还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门。可见当年住的人非富即贵,院内有一扇保存完好的立式花门。
护国寺大街
护国寺街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街,这条街位于德胜门内大街和新街口南大街之间,因为胡同始建于元代护国寺而得名。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元代。相传护国寺始建于宰相托克托官邸内,元、明、清三代不断修葺,成为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今护国寺金刚殿尚存,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色镶边。其余尚存于后寝殿、藏经阁、西殿及东西厢房。
胡同东侧9号曾是晚清庆夷王府的马厩。后来,1987年梅兰芳纪念馆在这里开馆,通过实物和图片讲述梅兰芳大师的艺术生涯。同时,纪念馆内还陈列着吴昌硕、陈师曾、陈宝琛、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字画。
三不老胡同
三不老胡同东起德胜门内大街,与红山胡同相连;胡同之所以叫三不老胡同,是因为它与明代最著名的宦官郑和有关。
三不老胡同6号院相传是郑和故居的主院落。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座院落的规模和结构至今犹存。木门很厚实,两边破损的门墩可见其历经沧桑。
此外,三不老胡同东段北侧还有一组红砖建筑。它曾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宿舍。一时的繁华。
德胜桥
离开三不老胡同来到德胜门内大街,过一座桥就到了西海。这座桥就是建于明初的德胜桥。
德胜桥将积水潭一分为二,桥西称积水潭(又称西海),桥东称什刹海。桥面原为拱形,1919年改为平缓桥面,并增设步行道。 1943年改石栏杆为城砖筑墙式栏杆。德胜门城楼和前门射箭楼是仅存的两处研究古城布局和城防设施的实物资料。
德胜桥上曾有水兽之乡,名“镇海神牛”。高约2尺,突出桥洞,头如麦斗,眼圆,角如铁塔,齿如刀排,鼻窦深,似吸涨海水。旧时,“镇海神牛”与会通寺下的“镇海石池”和崇文区镇海寺的“镇海铁龟”并称北京“镇海三宝”。 1952年新月河改建工程开工时,“镇海神牛”还在。工程进入堤防施工阶段后,就销声匿迹了。
西海湿地公园
德胜桥西侧是积水潭,元代大运河的水运总站(北京大运河遗迹有机会另开文章)。现已建成湿地公园,芦苇荡漾。西海周围还有会通寺、三官寺、净业寺、普济寺等名胜古迹。
会通寺(郭守敬纪念馆)
位于什刹海西海西北的一个小岛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乾隆二十六年重修,改名会通寺。
乾隆亲笔题写的会同寺碑仍保存在会同寺内,但会同寺已改建为郭守敬纪念馆,让更多路过的游客认识这位对北京水系建设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三官庙
位于西海北缘西侧。所谓三官,就是指天官、地官、水官。他们是道教最早供奉的三位神灵,又称“三官大地”、“三元大地”。
天官保佑,地官赦罪,水官消灾。西海三官庙始建于清代,1924年重修,整体结构仍为,虽然已经失去了当年三官庙的作用。
净业寺
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位于西海北缘西侧。名之智光寺。
清初重修,改名净业寺。因西海紧靠敬业寺,故又称敬业湖。现仅存前殿和后殿西厢房。寺内原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的铜钟和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铁锅今已不存。
普济寺
位于西海南缘。始建于何时不详。我们只知道是明正德十四年重建的。因地势高,俗称高庙、关帝高庙、华佗庙。清康熙年间为进士明珠家庙。清咸丰十年(1860年)
恭宜信亲王将被关押在刑部大牢的英法联军代表巴查利送到此地关押。
原为道观,民国时改为佛寺。寺北什刹海边曾存有梁漱溟父亲梁巨川投水纪念碑,1966年后毁坏。现存文物建筑26座,建筑面积为453平方米。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在西海湿地公园还可以看到积水潭医院。嘉庆年间,又因四公主庄静而得名四公主府。直到清朝末年,贝子爵成为这座俗称滚贝子府的府邸的最后一位主人。嘉庆年间,府中引禹水入府,积水潭南岸、西岸建有花厅,池东建有土楼。积水潭医院就在这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播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bipp.com/a/4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