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舱什么时候返回
据航天局发布消息,近日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已处于返回状态,视条件进行返航。
按照预订时间,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预计在本周六(4月16日)返航,三位航天员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结束。
返回时间以官宣时间为准!
即将离开太空,三位宇航员虽有不舍,但是他们已经完成了特定的任务,我们也时刻等待着他们的凯旋。
这段时间,他们也没闲着,就像“快递员”一样,打包行李,清点组织,舱内清洁,最重要的是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空间站属于无人状态,他们还要将运营模式设置成自动,等待神十四机组人员的到来。
而这一次的神舟十三号将首次采用快速返回的方式,快速返回的方式最大的变化就是快。
快速返回有多快?
先来了解一下神十二去年返回地面时所用的时间。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从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再到2021年9月17日13点34分精准着陆于东风着陆场,共历时28.5小时。
飞船脱离并绕飞空间站完成径向交会实验用时4.5小时,如果减去这4.5小时的话,神十二返回地面大约用了24小时。
为什么用了这么久?
其实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用时很短,至于为什么用时这么久,最主要的就是等待的时间长。
神十二返回舱在等待返航期间,一直在等待通信、气象等条件满足返回舱着陆的要求。
但是返回舱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是静止或相对静止的,而是每隔1.5小时绕地球一圈飞行,错过一圈或气候条件不适合,返回舱就要继续围着地球转圈。
神十二大约围着地球转了13圈左右,才得到地面发出的脱离指令,这也是导致神十二返回用时久的真正原因。
而神十三号返回舱的快速返回模式,其实就是要缩减返回舱围绕地球转圈的次数,本次返回舱与空间站分离后,预计只需绕地球5圈,就可快速进去返回路线,只要78个小时左右,返回舱就能进行点火制动,然后再入大气层,降落着陆场。
不过,首次预示着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于3名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人员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挑战,而作为地面搜救部队来说,要比以往搜救任务的要求都高。
地面搜救面临巨大挑战
返回舱一般会按照预定路线着陆,但由于整个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所以,真正着陆点和预想的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也给地面搜救人员带来巨大的考验。
首先来说,神十三返回舱的着陆点是东风着陆场,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中南部地区,这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少雨多风。
返回舱有可能着陆于着陆区以外的异常地域,如山地、沙漠、盐碱地、梭梭林地、水域等,搜救过程中有可能遭遇异常天气现象,如大风、沙尘等。
另外,返回舱着陆后,有可能出现主伞拖拽返回舱高速滑行、返回舱舱门打不开等工程异常,需要把各种异常情况想周全,并拿出应对措施,反复演练。
这些地形本身就给搜救人员带来交通上的影响,再加上返回舱着陆点的偏差,对于搜救人员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地面搜救人员还要面临三大挑战:
1、准备时间短
虽然在返回舱着陆前,地面搜救人员已经开展了多次的搜救演练,但并不能绝对保证第一时间找到返回舱。
返回舱在接到返回命令前,一直靠泊在空间站上,要到决策返回前的几天,才最终计算飞船返回轨道和返回瞄准点,留给着陆场系统的任务直接准备时间非常短。
而搜救人员必须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完成所有的搜救准备工作,将风险降至最低。
目前,神十三已经确定本周末返还,但是具体的返回轨道和返回瞄准点实时发生变化,目前他们接到的只是很大的一个范围点,只能在返回舱降落的过程中,实时修正返回轨道坐标,对于搜救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2、需要应对的返回模式多
一般情况下,飞船主要采取升力控制式返回模式,航天器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一定可控制的升力,让航天器沿滑翔式轨道或跳跃式轨道滑行,从而缓和减速过程,这样航天员受到的冲击力会小些,而且飞船有一定的机动能力,所以落点更精确,使回收人员能够更迅速地找到航天员。
但是,当脱离空间站以后,发生机动性故障时,就要启用自旋弹道式返回模式,载人飞船返回大气层时,返回舱沿着自然下落的轨迹进入大气层。
这种方式有明显缺点,就是下落过程中航天员受到的冲击很大,返回舱落点精度较差难以寻找,所以对航天员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还存在提前返回、推迟返回等多种返回模式,针对各种可能的返回模式,着陆场系统都要做好准备。
3、现场救援要求高
经过6个月的在轨飞行后,航天员返回地面要重新适应地球重力环境,特别是在返回着陆最初的几个小时,要帮助航天员进行地面重力再适应,防止出现立位耐力下降无法站立和晕厥等症状。
为完成搜救任务,着陆场会组建1支直升机搜救分队、1支搭载伞降队员的固定翼飞机搜救分队、1支地面搜救分队和若干搜救预备队。
这么多的搜救分队必须要同步,如果不能同步的话,很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检测宇航员的健康,这对宇航员来说是致命的。
结语:
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将是飞船能否按时返回的关键,雷雨大风都不适宜飞船返回,而在所有的气象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面浅层风的大小。
根据计算,飞船返回舱将在离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打开降落伞,依靠降落伞的减速功能缓缓飘向地面,如果风力过大,飞船有可能飘出指定着陆区域,增加搜救难度。
另外,如果地面风速过快,在飞船降落地面后,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可能会拖着返回舱在地面高速翻滚,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而雷电天气更是无法确保飞船安全返回,因为返回舱为金属材质,雷电可能会对其通信设备和电子元件造成破坏,这样对航天员的安全很不利。
所以,作为地面搜救人员来说,为了迎接宇航员的凯旋,需要付出全部精力,以确保返回舱的安全着陆。
只有等返回舱门打开,听到宇航员一句“谢谢”之后,地面搜救人员的心才会落下。
所以,不管是宇航员还是地面搜救人员,都是当今中国人的骄傲。
我们期盼三位宇航员凯旋的同时,也期盼搜救人员保证自身安全,我们一起迎接为中国航天事业助威呐喊。
#神舟十三号返回时间官宣##欢迎神舟十三号乘组回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播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bipp.com/a/1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