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序言范文300字
前 言
人生苦短,眨眼老朽已寿登耄耋。
回首往事如烟云逝去,那么一个人在世几十年中总应该给后人留点什么。我一生清贫,屡遭迫害,生活尚且难顾,根本没有资财留给后人。
但我一生勤奋好学的精神至今不减,在我内心有一种不服输之气概。
古人云:世间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自1942年参加医务工作,至1988年退休。在一个冷月窥窗之夜,久久难以入眠,我在默默地回忆46年间那段学医行医之艰难历程,很多有学历有职称有后台的人,看不起我这只有小学文化的穷医生。我就以娴熟之操作,过硬的实践经历当场与之较量。据不完全统计,我九次考了第一名,不是老朽骄傲,而是在艰苦岁月被逼出来的。
1991年春,我做了大手术之后,健康日下,弱不禁风。只好放弃一切,以养病体。在这段日子里,我专心通读了《圣经》、《清史》、《母恩难忘》等经典。此外,还浏览了许多其他书籍,如《中原文献》、《老人春秋》、《炎黄春秋》、《名人传记》、《天风》等书刊杂志,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之外,我也试着给媒体投稿,得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新鲜早世界》栏目和省市电台先后发表和播出100多篇文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每天将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听广播之要闻记录下来,根据不同年份和当时的需要,命名为《知识天地》、《文学之友》、《病中之伴》、《专家解疑》等集子。再后来,这些内容不再作严格区分,一律记在黑色胶皮笔记本上,命名为《翠竹轩札记》,并编了号,共40多本,加上每次出游写的游记、诗词、楹联、通信、书法,虽不好却不少。恰这时继儿和小女儿给我买了IPAD和电脑作为生日礼物,我试着将这些文稿输入电脑,方便亲友和晚辈们传看阅读。然毕竟老朽年迈力衰、老眼昏花,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通过电脑键盘打出的电子文稿非常有限,多亏了小女素晴、三儿潮继及孙子、孙女们时常帮忙打字,我的忘年交小红也不辞辛劳,将挑选出来的许多篇章用电脑打印出来,特别是小女敲击出了25722字的《屏南竹客随笔》(又名翠竹轩札记之四),孙女云帆利用2017年暑假打出了我的日记30多篇,终得以集腋成裘。老伴去世后,我的眼睛越来越不好,视力严重下降。遂将这些文稿,交由三儿潮继梳理编辑,以内容为主线,将这些作品主要分为传记、游记、杂记、日记四个大的部分。《传记》是在上世纪末完成的自传《风雨飘摇五十秋》,是我人生的基本写照,也反映了全家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游记》是我每次旅游过程中或结束后的写景散文和诗歌,选入这个集子的大多都在媒体上发表过,主要是在洛阳人民广播电台《霞满天》栏目播出。杨帆、韩枫、林姗等电台主持人的声音一度为我的家人所熟悉;《杂记》分亲情篇、友情篇、乡情篇、荣神篇、闲情篇五个篇章;《日记》部分则是我每天记录生活、感情的文字,选入的是一些较满意的诗文、美好的记忆或比较特别的日子,其标题有的是记日记就写上的,有的是潮继在编辑时根据当天日记内容追加上去的。此外,还收录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为附录,一是亲友文选,如三儿潮继写的《我的母亲》,这也是杜家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与亲友的往来书信,既是历史档案,又是亲友之间真挚情感的结晶;三是相关的媒体文摘,如《洛阳晚报》对我的报道;四是历年自撰春联、对联,收录了1999年以来自己撰写的对联近300副;五是我于十年前写下的遗嘱,从中可以看出我从容面对人生的态度。此外,我的部分书法作品,以拍照方式插入这个集子,主要是给晚辈们学习参考;我历年收集的有代表性的照片、家人合影,也附于文中,力求图文并茂,让记忆成为永恒的瞬间,期望亲情友情永恒,企盼家风代代传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站播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bipp.com/a/15615.html